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史,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研制,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批复的城市达到50座,运营里程超过6000公里,轨道交通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在5G、AI等新技术的驱动之下,轨道交通领域诸多新理念、新技术得以问世,并在实际工程场景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立足于机械智能装备与轨道交通的结合点已经成功组织了《新型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无缝钢轨系统》两期专辑论文,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所刊载的成果得到较好的传播和应用。为逐步推动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传播本领域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动态,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再次联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拟于2021年11月25日举办“2021年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前沿论坛”。热忱欢迎从事轨道交通及智能装备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参会并交流。
论坛将以线上形式举行,由中国工程院知领直播平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直播地址如下:
《中国机械工程》以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传播重大机械科技成果、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完善机械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探寻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中国机械工程》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中国机械工程》机械人学堂的创办宗旨是:拓展服务边界,凝聚专业力量,助力青年成长。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委托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投资咨询评估单位,总实力位居全国勘察设计百强前列。近70年发展历史中,铁四院积极投身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已设计建成高速铁路13000余公里(超过全国投入运营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一),累计承担30余个城市10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总体总包设计项目,是我国铁路勘察设计行业的领军企业。
随着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特别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及城轨车辆等已成为国内外客运的主力军,现代化智能装备在轨道交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智能运维领域已全面推广应用;为满足中国制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解决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不断成熟、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及成本日趋下降等特点,各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单元创新驱动自动,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高速持续发展。本次会议将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化”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主要议题如下:
个人简介:丁汉, 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揭示了刀具“空间运动—包络成形—加工误差”间的微分传递规律,提出了高速加工稳定性分析的全离散法,突破了叶轮叶片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发、中航工业、中国中车得到重要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国际机器人研究前沿与发展的新趋势,指出新一代机器人是能够与作业环境、人和其它机器人之间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和协同作业任务的共融机器人。共融机器人的特征是:具有刚-柔-软耦合的柔顺灵巧结构,能确保与人和环境交互时的顺应性;具有多模态感知与认知功能,能够精确理解作业环境和人的行为意图;具有分布自主与群体协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多机器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互补互助。报告总结了共融机器人在结构、传感和控制方面面临的挑战、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进展, 并展望共融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个人简介:张卫华,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光华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英国机械工程学会最佳原创论文金奖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个人)奖和复兴号团队奖获得者。中国铁道学会高速/重载/车辆/装备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5项和一等奖6项。
报告摘要:首先介绍轨道交通的基本要素和轨道交通向高速化发展的趋势,阐述世界高速及超高速磁浮交通发展的现状,包括日本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商业化运营线路的建设规划;美国人Elon Musk所提出真空管道超级铁路(HYPERLOOP)设想,以及世界上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跟踪发展这一技术的情况;我国在高速和超高速磁浮交通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不同制式高速磁浮的技术特点及对超高速低真空运行的适应性,最后介绍团队在高速及超高速磁浮交通的研究平台建设与最新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陈定方,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A与专家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与计算机仿真、基于网络的虚拟设计/制造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
报告摘要:围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探讨轨道交通装备材料、装备设计、装备制造、控制管理系统、列车运营、安全监测与维护技术发展现状,阐述基于VR/AR的数字孪生发展背景及内涵,结合数字孪生车间—低压电器自动化装配车间、ROKID VR眼镜在工业车间中的远程协助智能维修、虚拟与现实融合的路径可调室内攀岩机等案例,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如何赋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并展望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在轨道交通智能装备领域应用挑战。
个人简介:史天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铁路信息化、智能铁路系统和技术探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铁集团等重大、重点课题和重大工程6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培养硕、博研究生40余名。曾获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技青年奖。
个人简介:邱绍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机动院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专业方面技术带头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湖北省轨道交通智能设计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三大行业标准规范主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工程设计、优秀软件奖项20余项。先后荣获詹天佑铁道建筑专项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国铁建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称号。
报告摘要:围绕实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作时的状态“感-联-知-用-融”数字化智能综合监测目标,研究“监检数据-耦合算法-预判预测”数据驱动、“作用机理-灾害情景-知识适配”知识驱动与“信物融合-映射关联-智能决策”智能驱动三大方面关键技术;研发监检融合高精度灵敏感知装备,覆盖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全时全域安全状态数据,解决全面感知、精准感知难题;构建多维时空异构大数据诊断决策平台,实现综合决策智能管控技术;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行风险及时感知、准确判定、迅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我国物联网与智慧轨交融合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