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下载安全

汽车/交通设备

救护不止有车

时间: 2024-02-18 10:48:40 |   作者: 汽车/交通设备

详细介绍

  救护车的概念最早诞生于1487年。这辆承载了急救患者和家庭希望的车,发展到了今天不单单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是能进行医疗救治的移动场所。

  1487年在格拉纳达战役中,西班牙军队在战场上使用了一种手推式的车子来运输伤员,大大的加快了伤员转运及被救治的速度,这也就是救护车的起源之一。后来,“马力”代替了“人力”,成为了救护车的新动力也提高了效率。19世纪30年代时,马车救护车是当时的运送患者的主要交通工具。

  同一时期,在法国一位非常知名的历史人物,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下令在马车救护车上装载各种救护药物和救护用品,让马车救护车在转运伤者的同时,还能进行简单的救护。马车救护车几乎都用于战争中出现的伤员救护,因此也被成为“野战医院”或“流动医院”。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由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法国人将汽车改装,世界上第一辆救护车诞生了。此后,人们像是打开了现代交通工具在救护上运用的大门,自行车、摩托车、列车等,也被改装运用在了救护患者的用途上。不过当时介于汽车行业还在起步阶段,马车救护车依然是首选,

  直到1899年,美国芝加哥米迦勒瑞茜医院开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汽油动力救护车。这时的汽油动力救护车空间更大、可以携带更多的救护设备和药物,也能装载更多的病人。据说这辆救护车由当地500名商人联名捐赠,最高时速达25公里,可服务方圆40公里的区域。四年后,由詹姆斯·坎宁安父子公司研发的第一辆大规模量产的救护车由4缸发动机提供动力,出任务时靠车上安装的锣来提醒周围车辆的避让。

  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两次全球性战争开始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救护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18年,又是法国人将一列火车变为“红十字列车”运输了大量的伤员,其他几个国家纷纷效仿。二战以后,部分救护车就已经能够配备听诊器、牵引夹板、氧气袋、无线电等较为先进的设备。在这轮汽车改装中,还包括福特T型车,由它改装成的救护车搭载了4缸汽油发动机,拥有32马力。

  此后,救护车的发展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直到1970年,才又发展了起来。这时的救护车,从发展初期的单纯运送伤员的交通工具,到能简单的完成医疗工作的移动设施,发展成了配备了GPS、呼吸机、供氧系统、心电图机、除颤仪、换气杀菌系统等小型的“流动医院”。

  第一个将救护车归为民用的是美国。大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时,美国纽约市开通了第一个救护车服务电线秒内就能接通并出车接送病人。这一次美国当了领头羊,轮到法国和其它国家来模仿,民用救护车出现在了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城市的道路上。

  有需就有供,更多的汽车公司开始专门研发并批量生产救护车。这些救护车们出厂时就能够配备听诊器、牵引夹板、氧气袋、无线电等医疗设施。当时流行“子弹型”汽车设计,空间大、车身长,很适合用于安装各种救护设备。

  在网络上,我们得知一张照片。照片中清晰可见一辆四轮车停在颐和园的东宫外,车子上涂有白底红十字。依据照片我们大家可以猜测,救护车的概念早在晚清就传入了中国。

  中国救护车真正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大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十世纪初,第一辆从医院驶出的救护马车出现在上海的马路上,这辆救护车来自于同仁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在同一时段里的1947年,中国的第一个“流动医院”诞生了,是全国首部“送医下乡”的医疗专车,也是“送医下乡”巡回医疗队的鼻祖。它同样来自一家上海的百年老院——由公济医院的时任院长朱仰高设计及改造自一辆五吨重的道奇卡车。这辆“流动医院”走遍了上海近郊及周边城市,不收诊费,最高一次曾有1100人前来就诊。

  60年代初至70年代左右,大约用了十年的时间,中国救护车年产量从二、三百辆逐渐攀升至1000台左右,车内也从仅配备药箱和一副担架到增加了慢慢的变多的专业医疗设施。在这一段时期,中国救护车正式发生了转变,普及率慢慢的升高,救护车也更符合救助病人的定位,而非仅是一种交通工具。

  1992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倡成立全国体用汽车企业联合体,其中有16家汽车企业成为医用汽车定点企业。国内救护车行业正式受到国家的关注和布局,逐渐步入正规。来到现代,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的加速发展,救护车也用上了最新的5G技术。2019年6月2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成功完成上海首例5G救护车前-院内急救演习。患者进入救护车,医生就能在医院里收到相关实时数据,院内医生和急救人员做到“零距离”接力。

  救护车也不再满足于只在地面行驶,加快长三角周边城市的急救时间,“空中救护车”上线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接收了一例空中转运的超低体重龙凤胎,并成功救治出院。

  我国救护车起步较晚,发展也曾停滞不前。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救护车更新换代,逐步往高科技、高智能、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16年四川首艘多功能大型救助船舶“宜宾救助1号”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2017年在重庆市亮相了“水上救护车”和“两栖医疗车”;2020年,上海市公安局边防、港航公安分局和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合启动了水上救护项目,水上救护艇开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海陆空集结,未来还也许会出现什么样的“救护车”?也许是不用在马路上行驶有着特殊通道的救护车,也许是机器人+救护车双结合的像变形金刚一样的救护机器,又或许是搭载无人机概念的空中救护飞行器……到了当时,可能你都无需拨通救护热线,“救护车”就会自动出现在你的面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