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建设规划在全国城市建设监控视频设施,部署实施了2000多万摄像头,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监控视频数据带来的问题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海量视频的有效利用上。2012年南京“1.6”案件发生后,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南京警方从全市1万多个摄像头共提取了近2000T的视频数据,为了处理这些视频,调动1500多名公安干警查阅搜索视频线索,共耗时一个多月。
以上描述的四个处理环节将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如何组织和存储这一些信息也将是个艰巨的课题。VSearch系统将大范围的监控视频逐级汇总到分布式的云端服务器中,并保障传输网可靠的安全性和稳定能力。同时,存储端的访问设置了逐级权限控制,整个公安专网的监控视频网络中,公安部具有最高权限,往下是省厅,市局和各地派出所。
海量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系统支持涉案完整原始视频资料存储在案件所属分局、案件相关视频片段和相关信息存储在地市、案件视频线索信息存储在省厅,大要案、系列案视频线索信息全国集中存储的四级存储管理机制。保障涉案视频信息完整性以及共享、查询工作。从而制定案件视频信息资料存储标准,构建分级管理的标准化,开放式存储平台。
监控视频改变了传统信息化背景下的案件信息分布和作用模式,进而改变了案件信息综合研判的方式。这与当前“大情报”信息战略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视频侦查技术体系涉及从集成、到上级主管部门、各警种相互配合以及各类信息综合利用,建设视频线索综合研判技术平台以及相关标准,保证足够有效的信息获取,以形成信息的规模效应。因此,在当前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已有公安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治安监控、道路监控、社会资源监控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统一规划实施建设适应当前一线干警视频侦查工作的作战模式、支持视频侦查相关业务单位业务工作流程、支持案件查证和串并案案件视频共享机制,成为视频线索综合研判的关键。
视频线索综合研判的过程是一个尽量充分利用视频信息的过程,包括已知信息的获取、重点信息梳理、残缺信息推断、信息扩展和关联。监控视频既反映了犯罪现场的静态信息,又反映了犯罪行为及包含犯罪现场的区域相关动态信息;既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点的局部信息,又包含了时间段和空间距离内的大范围信息。信息内容丰富而形象,具有传统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监控视频包含有许多与其他种类信息关联的冗余信息,可以与其他信息进行相互验证,深入挖掘,有利于情报信息的融合。如在监控视频中反应的嫌疑人形态、面貌可以与目击证人描述相印证,监控视频中的车辆信息可以与车辆库信息相印证等。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目前主要包含了公共基础信息(信息库包括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出入境人员资源库、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库、全国警员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在逃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被盗抢汽车信息资源库、全国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库)、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涉枪、涉爆人员信息库;现场勘查信息(正在推进的现场勘验信息系统);刑侦应用信息系统(十五个,其中包括物证信息如DNA数据库、指纹数据库等);PGIS系统和其他一些专业应用系统等。
在视频线索综合研判过程中,派出所、侦查员以视频侦查采集工作为主体,主要完成视频提取、疑似目标检索、有关信息标注、视频资料打包上传;区县刑侦部门(专案组)以视频侦查分析工作为主体,主要完成涉案视频汇总、清晰化处理、信息关联研判;地市有关部门以侦查与技术上的支持、主要完成地区视频案件信息管理、完整技术体系建设、重特大案件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省厅有关部门以技术标准、规划、指导为主体,主要完成技术体系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人员培训以及重特大案件技术支持。
将“海量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系统”和“大规模数据库人脸识别比对系统”纳入“大视频”系统建设中,与“大情报”并列。对案件视频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对图像、视频线索进行多模态全方位描述,对大案要案、窝案串案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利用视频资源捕捉发案规律,破解突破方向,提高视频线索分析利用对办案工作的“贡献率”。
通过构建海量视频情报库,就能够最终靠有效的查询手段实现特定目标的快速查询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海量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系统(VSearch系统),及其相应的便携式工作站设备。
海量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系统面向公安视频侦察新业务,集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包括运动目标提取,视觉标签检索,目标轨迹挖掘,及目标关系挖掘等,提取海量视频中的有用信息,提升监控视频的利用效能,从而支撑公安的智能视频侦查业务平台。
针对视频侦察业务的特点,VSearch设计为可接入公安视频监控专网和连接其他视频文件。通过人工参与的半自动视频研判处理和脱离人工参与的全自动的视频研判处理两种解决方法,将视频中包含的案件信息线索保存至案件视频库,使前方办案警员可以每时每刻查看最新进展、线索,或者直接将最新线索推送到前方办案警员处。